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启动“星光”项目促进肝癌早期发现

来源:中国消费观察网    时间:2021-10-11 18:28    发布者:燕梦蝶  阅读量:16231   

基金

近日,在“中国预防医学会传染病防治分会2021年年会暨第四届中国感染论坛”上,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正式启动“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成人肝癌筛查与监测管理培训”。

2020年,我国肝癌新发病例将超过41万例。

据资料显示,肝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癌症。2020年,肝癌将列为世界第四大癌症。

在中国,肝癌在中国癌症死亡率中排名第二。2020年,我国肝癌新增病例将超过41万例,肝癌死亡人数将超过39万人,死亡人数接近新增病例数。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肝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分别占全球的45.3%和47.1%,接近全球的50%。同时,我国肝癌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位居世界前列。

“不同地区肝癌的发病和预后特点也不同。研究表明,我国肝癌患者多处于中晚期,以HBV感染为主要病因。中晚期和HBV感染患者的比例接近80%。全球癌症生存趋势监测研究显示,中国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4.1%,低于欧美国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谢婵教授指出,这可能与我国肝癌患者大多处于中晚期有关。晚期肝癌患者一般以系统治疗为主,因此寻找有效的系统治疗方案尤为重要。

综合防治、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5年生存率的根本。

北京大学医学院的庄辉教授在网上分享了一项研究。1993年,上海有近20,000名乙肝标志物阳性或有肝炎史的患者入组。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是筛查组,另一组是对照组,每组近1万例。随访5年,筛查组肝癌检出率为60.5%,对照组为0。46.5%的筛查组可切除,但对照组仅7.5%。对照组的5年生存率为0,而筛查组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46.4%。

“筛查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乙肝标志物阳性的患者,定期筛查非常必要。目前肝癌的五年生存率只有14%,主要是因为没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定期筛查可以延长患者寿命。”庄辉教授指出。

“虽然开发新的肝癌治疗方法和药物非常重要,但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完成一个好的国家肝癌监测系统,实现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才是最根本的方法。”谢婵教授指出,我国常规筛查诊断技术的敏感性较低,不能满足早期筛查的需要。

“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建议高危人群应使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US)进行肝癌早期筛查。但根据Meta分析,AFP和US对肝癌早期检测的敏感性仍然较低。”谢婵教授表示,虽然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的检测灵敏度有所提高,但仍不理想。在不断探索其他蛋白标志物的同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还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常规筛查灵敏度低。

“病理检查是诊断肝癌的金标准,但针吸活检存在种植转移和假阴性的风险,尤其是直径2cm的病灶。腹部超声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容易受到操作者经验和患者肥胖的影响,对早期肝癌的敏感性较低。”樊胜子公司首席医疗官胡云福博士指出。

近年来,基于“液体活检”的新型分子标志物在肿瘤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方面显示出重要价值。在“liq”方面取得了更多进展

据胡云福博士介绍,液体活检产品HCCscreenTM采用了通用的原创研究技术“突变胶囊”,可以实现对一个血样的多次检测,同时检测多种不同类型的生物标志物,而不降低灵敏度。它简单、快速、准确,更容易理解。同时,通用的M2P-HCC检测矩阵可以从甲基化、基因突变和蛋白质三个层面实现对早期肝癌的多维评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林教授和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李增德主任共同启动了星光工程。

本次会议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主办,中华病毒学杂志、中南区域传染病专科联盟协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科、海南省人民医院传染科承办。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常务副会长杨表示,为了提高临床医生筛查肝癌的技能和诊疗技术水平,可以让更多的人树立肝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思想和意识。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主办,盘生子公司支持的公益项目“: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成人肝癌筛查与监测管理培训”启动。

通过项目实施,探讨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癌防治的现状和策略,形成了相对统一的筛查和监测标准。项目论证于今年4月开始,来自国内30余家三甲医院的近40位权威专家,包括肝病、传染病、外科、肿瘤学等专家参与讨论,讨论由项目学术委员会主任庄辉教授亲自指导撰写,经过多次讨论和修订,形成了项目培训教材。自10月9日项目启动以来,计划在地级及以上城市公立医院举办区域、城市、科室培训100余期,预计培训医务人员3000余人。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