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不是问题,但品控是核心。
气温骤降,该穿秋衣秋裤了。曾经霸占父母衣柜的南极人、余、北极绒等品牌保暖内衣,早已入侵年轻人的衣柜,成为冬季必备单品。在淘宝、JD.COM等电商平台上进入保暖内衣,排名前十的产品是南极人。
但是你以为买的是南极人生产的保暖内衣,其实买的只是南极人的标签。
早在2008年,南极人就提出了“品牌授权”的商业模式,关闭自己的工厂,转做代工业务。人气高了,南极人的代工生意越来越好。2015年,他们通过新民科技上市,股票简称改为“南极电商”。
自上市以来,南极电商的股价在经历了去年的高增长后,今年逐渐下滑。截至10月8日,南极电商股价收于6.77元/股,总市值166亿元,较去年7月的总市值585亿元缩水逾400亿元。同时,今年上半年南极电商净利润为2.46亿元,同比下降约43个百分点。南极人的代工生意能火爆多久?
净利润和股价双双下跌。
“感情深厚,南极人。”早年南麂人依靠刘德华、葛优、袁咏仪等名人代言和大量广告,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几乎成为保暖内衣家喻户晓的品牌,为后来南麂人“吃”品牌红利奠定了基础。
2008年以来,在服装行业产能过剩、品牌混战加剧的背景下,南极人关闭了自己的工厂,通过“品牌授权”,即卖标签的商业模式,获得了可持续的运营能力。凭借着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南极人的OEM业务越做越大,产品品类从男女内衣、家居服延伸到床上用品、个人护理设备、按摩设备等领域。

同时,2015年,南极人还通过借壳新民科技登陆资本市场,股票被称为“南极电商”。同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2.3%至3.89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58%至1.72亿元。直到2019年,南极人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
2020年南极人营业收入41.72亿元,同比增长6.78%,净利润11.88亿元,同比下降1.5%。
根据南极人近期发布的财务报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61亿元,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但净利润下降约43%至2.46亿元。公告中,南极电商表示,报告期内利润下降,主要是公司总部阿里渠道客户品牌授权服务业务收入下降所致。据了解,南极电商总部上半年营收为3.17亿元,同比下降35%。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南极人刚刚被阿里列为继1995年之后第三大受欢迎的国产品牌,在双11天猫品牌热榜出口品牌榜单中排名第四。现在随着阿里频道的增速放缓,对南极人后续的运营会有什么影响?中国新闻周刊就相关问题致函南极电商,但截至发稿时,对方尚未回应。
此外,在经历了2020年的快速增长后,南极电商的股价也逐渐下滑。截至今年10月8日,南极电商收报6.77元/股,较去年7月24.02元/股的股价下跌71.82%。总市值166亿元,相比去年7月总市值585亿元,蒸发超过400亿元。
今年春节以来,消费板块有所回调,沪深消费指数从年初2月的高点32504.28点逐步回调至10月8日的24117.62点,调整幅度在26%左右。
潘鹤林,执行院长兼P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去年同期南极电商净利润几乎是今年的两倍。从财务数据来看,南极电商的表现相当令人担忧。南极电商的股价从去年底到今年跌幅非常大,说明市场对南极电商持有相对悲观的情绪。”
质量控制受到质疑。
财务报告显示,南极人主要有三个合作伙伴:纯供应商、纯分销商、前店后厂,其中纯供应商是只生产公司品牌下产品的客户;纯经销商是指只销售公司品牌下产品的客户;前店后厂是指既是供应商又是经销商的客户。
截至2020年底,南极人合作供应商1612家,合作经销商6079家,授权门店7337家。在供应商渠道中,阿里和拼多多占比最大,分别占42.41%和50%。在经销商渠道中,拼多多占比最大,约为49.4%,其次是阿里、JD.COM和唯品会。
7000多家授权店,产品从保暖内衣到母婴,再到个人护理,南极人的参与面越来越广,问题也逐渐显现。
截至10月9日,黑猫投诉平台上涉及南极人的投诉有924起,不少消费者反映南极人的裤子、床垫、洗衣机等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产品未及时售出。
今年8月,京津冀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床上用品对比测试结果显示,Suning.cn南麂人家纺旗舰店售价129元的全棉四件套,未明确标称产品规格或尺寸,不符合标准要求。同时产品的断裂强度差,床上用品的耐久性不强。
南极电商年报显示,南极人一直遵循“好货不贵”的理念,为消费者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
如今,南极人的质量问题频发,不断挑战消费者信任的底线。南极人如何解决代工带来的质量问题?
在张毅看来,品牌格兰特。
权本质上不会有太大问题,但对南极电商来说,主要的弊端在于对品质的把控不力,导致消费者投诉频频发生,时有被各地消协通报点名,对南极人这个品牌将会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南极电商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双方具有共振作用。
盘和林表示,品牌授权模式难以对下属厂商实施品控,从而出现品质参差不齐的情况,损害品牌口碑。此外,品牌授权很难对用户进行精准定位。
五年计划如何实现?
在公布业绩的同时,南极电商还在半年报中披露了下一步的计划,“力争五年内实现GMV约3000亿(零售端约2000亿,供应链服务端约1000亿)的目标,营业收入大幅度提升。”
张毅认为,对南极电商来讲,GMV的意义不大,公司大部分商品都是通过其他电商平台进行销售。
据了解,南极电商的授权品牌主要在阿里、京东、拼多多、唯品会等电商平台销售。一方面,南极电商获得电商平台的流量支撑。但也存在依赖电商渠道及流量渠道风险,一旦电商平台流量见顶、红利消退,南极电商基于电商平台流量赚“吊牌费”的生意恐将受到影响。
根据南极电商财报,2020年除了拼多多外,南极电商在阿里、京东、唯品会上的GMV增速相比2019年已呈放缓趋势。2019年,南极电商在阿里、京东、唯品会上的GMV增速分别为39.13%、31.5%、200.35%,到了2020年,南极电商在阿里、京东、唯品会上的GMV增速分别降至12.2%、23.72%、53.68%。
不过,南极电商的品牌路线并非一帆风顺。目前南极电商的主要品牌包括南极人、卡帝乐鳄鱼、精典泰迪等。在今年5月南极电商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会上,南极电商称:“我们数字化未来会更强,因为我们跨境是自己建品牌,Fommos品牌即遇见,预计7月左右上线跨境平台。”
作为跨境女装品牌,Fommos也被外界解读为对标SheIn的产品。南极电商也在会上表示,“我们的跨境刚刚起步,这方面能赢的就是东西做的要比SheIn好,价格不能卖的比它贵,服务还不能比它差。”近年来,中国快时尚品牌SheIn通过极致性价比风靡海外。
值得一提的是,原计划7月上线的Fommos目前仍未见踪影。
10月8日,有投资者在南极电商股吧提问:“有传言公司把跨境推迟到12月份。请出来澄清下,是准备10月上旬还是12月正式上线跨境?”南极电商回复表示,公司跨境网站正在内测中。
张毅表示,不管是提高营收、净利润,还是降低客户投诉率、退货率,南极电商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盘和林看来,工业化标准商品和多品类贴牌永远有市场,因此南极电商通过持续的扩张来做大份额,是有可能的。但这并不代表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南极人扩张的代价是牺牲了南极人的品牌溢价,如果在扩张的同时,能够让品牌维持较好的口碑,这样才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