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暴跌,股价下挫72%,“光伏玻璃龙头”福莱特深陷行业周期困境

来源:证券之星    时间:2025-04-15 20:25    发布者:兰心雪  阅读量:6218   

资讯

2025年3月28日,福莱特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净利润同比暴跌63.52%,创下A股上市以来的最差业绩。

在全球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光伏玻璃行业龙头的福莱特,近年来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经营挑战。福莱特业绩断崖式下滑,增长神话终结,暴露出光伏玻璃行业产能过剩、价格战升级、技术迭代加速等多重挑战。

二级市场上,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5日收盘,福莱特的股价在15.54元/股左右,相较来看,该公司股价峰值2021年9月为57.67元/股,彼时总市值超千亿元,目前福莱特的股价下跌超72%,市值蒸发超700亿元,目前总市值仅剩337亿元。

业绩断崖式下滑,增长神话终结

财报显示,2024年福莱特实现营业收入186.83亿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13.20%;归母净利润仅10.07亿元,同比大幅下滑63.52%。这一业绩不仅远低于市场预期,更创下了公司自2019年A股上市以来的最差纪录,彻底终结了此前连续三年的高速增长神话。

这种业绩反转的剧烈程度,在季度数据的波动中体现得尤为明显。2024年上半年,福莱特仍保持着稳健的增长势头:第一、二季度净利润分别达7.6亿元和7.4亿元,同比增速高达48.57%和28.83%,累计净利润近15亿元。

然而,行业形势在下半年急转直下,公司第三季度净亏损2.03亿元,同比暴跌122.97%;第四季度亏损进一步扩大至2.89亿元,同比下跌136.54%。如此“过山车式”的业绩走势,本质上是光伏玻璃市场供需格局剧烈变化的直接反映——2024年下半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增速放缓,而行业新增产能持续释放,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产品价格大幅下跌。

盈利能力的恶化在财务指标上形成了强烈警示。2024年公司毛利率降至15.50%,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第三季度毛利率更是骤降至5.97%,环比下降20.48个百分点,净利率更是跌至-5.09%,环比下降20.01个百分点,直接导致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单季度亏损。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达49.24%,较去年同期上升1.11个百分点。

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司资产减值损失显著增长,仅2024年第三季度就因固定资产冷修和存货减值计提约1.3亿元。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上明确表示,年末是否追加计提将视实际情况而定,这无疑为后续业绩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最终,福莱特宣布2024年度“零分红”,这一罕见决策,无疑是管理层对当前困境的无奈回应。

毛利率下降,行业产能过剩下仍扩产

福莱特的主要业务涉及光伏玻璃、浮法玻璃、工程玻璃、家居玻璃四大领域,以及玻璃用石英矿的开采和销售、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建设及电力销售。然而,在福莱特的业务构成中,光伏玻璃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占比超过90%。

2024年福莱特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6.83亿元,其中光伏玻璃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8.16亿元,收入占比高达90.01%。同比下降14.54%,毛利率降至15.64%,同比减少6.81%。回顾过去几年,这一业务的收入占比呈逐年攀升趋势,2021-2023年分别达到82.11%、88.49%和91.42%,即便到2024年,光伏玻璃的收入占比依旧维持在高位。这种单一的业务结构,使得公司业绩与行业周期深度绑定。在市场下行期,缺乏其他业务板块的缓冲,福莱特的抗风险能力显得尤为脆弱。

福莱特光伏玻璃平均销售单价降至13.30元/平方米,同比减少17.59%,虽然全年销量约12.65亿平方米,同比仅提升3.70%,但售价的大幅下跌使得整体营收下滑明显。公司管理层在财报中坦言,营业收入变动主要是因为2024年下半年光伏玻璃销售价格下降所致,这充分暴露了业务过度集中带来的脆弱性。

更值得警惕的是,福莱特仍在持续推进产能扩张。福莱特目前仍在积极推进扩产计划,在建工程余额大幅增长,还计划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光伏玻璃窑炉。同时公司还在积极推进安徽项目和南通项目的建设,将根据市场情况陆续点火运营。更为激进的是,集团计划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建设光伏玻璃窑炉,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光伏玻璃的需求。财报显示,福莱特在建生产线总投资额高达96.68亿元,设计产能为年产400万吨,预计投产时间为2025-2027年。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光伏压延玻璃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潜力分析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光伏压延玻璃产量达2900万吨,而需求仅约2138万吨。行业开工率不足70%,严重的供过于求导致产品价格较2023年高点下跌超30%。

从市场供需现状与企业扩产规模来看,后续新增产能释放后,市场供需关系或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企业经营业绩也将承受更大压力。

竞争激烈,腹背受敌

在光伏玻璃这片红海市场,福莱特正面临着来自新老对手的双重夹击。

信义光能便是福莱特最为强劲的老牌竞争对手之一。自光伏玻璃行业兴起,信义光能凭借先发优势迅速占领市场,在产能布局与市场份额方面长期与福莱特不相上下,两者合计占全球市场份额50%以上,堪称行业双寡头。

信义光能凭借23200吨/日的产能规模、六大生产基地的全球化布局,在成本控制和市场响应等方面构建起竞争优势。例如在原材料采购议价和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分摊上,大规模产能使其具备更多操作空间。公司与天然气供应商紧密合作,通过铺设直供管道获取天然气,减少中间环节和输配费用,稳定气源供应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福莱特则截至2024年底,累计在产总产能为19400吨/日,产能规模较信义光能存在一定差距。尽管福莱特积极推进安徽项目和南通项目(41200吨/日)的产能扩张计划,但当前产能规模较信义光能存在一定差距。

从营收数据来看,2024年市场整体处于下行态势。在此背景下,信义光能实现营业收入219.21亿元,同比下降9.3%;福莱特则实现营业收入186.83亿元。两者营收规模也存在差距。

在技术创新层面,信义光能在技术创新上较早实现成果落地。首创1.6mm超薄玻璃,这种超薄玻璃不仅满足了市场对于轻量化产品的需求,更适配BIPV和海上光伏等新兴应用场景,开拓了新的市场空间。在镀膜技术等方面,信义光能持续投入研发,不断提升产品的透光率和耐用性,增强产品竞争力。

福莱特在技术研发领域同样保持着高强度投入,开发出海上光伏电站用高耐候型镀膜玻璃、超高透美学镀膜玻璃等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在超薄玻璃技术方向,与信义光能已实现产业化的1.6mm超薄玻璃相比,福莱特在2022年就公开表示,公司拥有生产1.6mm光伏玻璃的技术储备,但当时市场需求较小,因此并未大规模量产。2024年4月,公司再次回应投资者提问目前市场对1.6mm光伏玻璃的需求仍然较低,因此尚未大规模生产。相比之下,福莱特虽然具备技术能力,但尚未公开具体的量产计划或客户合作进展。

与此同时,新兴企业的崛起也不容小觑。随着光伏产业前景的日益明朗,大量资本涌入,众多新兴企业开始涉足光伏玻璃领域,这些新进入者往往具有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先进的技术理念,试图在这片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

亚玛顿是从传统玻璃制造跨界进入光伏领域的典型代表。它原本在建筑玻璃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与市场基础,自2010年开始向光伏玻璃转型,凭借在玻璃深加工技术上的长期沉淀,迅速在光伏玻璃市场崭露头角。2024年,亚玛顿在超薄光伏玻璃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量产1.6mm超薄玻璃。与特斯拉等国际巨头建立了合作关系,为特斯拉的Solar Roof V3提供屋顶玻璃,在国际市场上打响了品牌知名度,逐渐在高端光伏玻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福莱特在竞争激烈的光伏玻璃市场中,正面临着来自新老对手的全方位挑战。

曾经在光伏玻璃行业独占鳌头的福莱特,将在产能布局、市场竞争、业务结构优化等方面面临诸多考验。未来,它能否突破产能过剩的阴霾,化解新老对手的威胁,调整业务结构实现转型,仍然需要探索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